AI驱动制造业创新,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闭幕成果展示

科技快报 toodd 2025-10-27 23:30 2 0

界面新闻记者 | 徐美慧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正进入全球快速扩张期。

IDC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总规模为3159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12619亿美元,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9%。

随着AI投资热潮席卷全球,其应用前景与治理挑战也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人工智能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界面新闻获悉,2025年前三季度,上海GDP增长5.5%,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增速快于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个百分点。人工智能制造业同比增长12.8%,已成为拉动上海市GDP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此背景下,刚刚在上海闭幕的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约150位科学家,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以及16位中国两院院士、百余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等,围绕AI如何赋能展开研讨。

与会者普遍认为,工业制造是当前AI应用的重点方向之一,医学、能源、交通、教育等领域也在AI驱动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渗透进制造、能源、交通、建筑、材料乃至生物工程等传统工业的“毛细血管”,这场变革推动工程体系从“自动化”迈向“智能化”,催生出全新的“工程智能范式”。

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光明实验室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表示,华为正推动多模态感知在终端设备的深度融合,为构建真正的“世界模型”奠定基石。他指出:“未来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实现通用的任务执行能力(API)。”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机器智能研究所所长俞凯则提出,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应片面追求绝对正确率,而应构建兼顾“有用性”与“责任性”的框架。他认为,不确定性是人类认知和交互中的本质属性,有时甚至能提升沟通效率,系统需学会在不确定中做出合理决策。

图片来源: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官方

此外,在生命科学、能源与材料科学等领域,AI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利斯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药物的结合正在革新医学领域,实现了从研发到设计的跨越,打造出精准靶向疗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同样强调,AI技术正成为重塑科研与医疗技术研发的变革性力量,应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融合加速医疗创新。

能源与材料科学方面,与会专家认为,目前AI将推动催化科学研究从“经验试错”向“智能设计”转型,加快绿色催化剂与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忠伟指出,燃料电池发展的核心挑战在于成本、耐久性和功率密度,未来研究应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电池管理的交叉创新,从材料创新与系统管理两个层面共同促进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与发展。

这一系列探索显示,AI正帮助破解能源技术瓶颈、赋能清洁能源转型,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除了技术应用,科学家们还强调了人才培养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论坛期间,多位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育提出新要求,推动科学教育创新、激发青年投身科研成为关键议题。

图片来源: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官方

科学教育论坛上,如何激发青年群体特别是女性投身科研成为一大议题。第二届“一代耀一代”科技女生赋能论坛上,“科技女生赋能计划”成为案例之一。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介绍,自该项目去年启动以来,已在全国9个省市开展了多场“请进来”“走出去”活动,累计触达20万名青年女性。

而伴随AI持续演进与广泛应用,在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福祉、促进跨学科跨产业协作以及持续培养创新人才等,科学界的探索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