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版图上的新“中兴时刻”|界面新闻

科技快报 toodd 2025-10-30 20:24 1 0

在通信行业换挡的2025年,中兴通讯没有停下脚步。

10月28日,中兴通讯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归母净利润53.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8.8亿元。

这是一份看点颇多的财报:受国内运营商通信基础设施投资下降的影响,中兴通讯运营商网络营收承压,公司整体毛利率面临阶段性挑战。但一个积极信号是,随着“All in AI,AI for All”的战略主张落地,中兴通讯在算力等新兴业务上相继突破,逐渐培育了新的增长引擎。

财报会后,招商证券在其最新研报上指出,中兴通讯连接+算力”战略落地见效、技术壁垒牢固,核心领域市占率稳居前列,因此维持中兴通讯“强烈推荐”评级。

当行业进入AI驱动的新周期,用传统通信设备厂商的视角来评估中兴通讯显然已经过时。这家正积极建立AI全栈基础设施的公司,正在迎接新的增长周期。

通信换挡,中兴的新周期

这份财报中,中兴通讯将业务划分成网络、算力、家庭、个人四大细分领域,并首次公布各领域营收占比及相关进展。其中,来自网络业务的营收占50%,算力占比25%,家庭和个人业务则分别为15%和10%。

以运营商业务为代表的网络业务,仍然是中兴通讯的营收基本盘。然而,随着5G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运营商资本开支重心已从传统通信网络转向算力和AI基础设施,传统网络投资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据公开数据统计,国内三大运营商上半年资本开支合计1128亿元,同比减少223亿元,下降超16%,降幅创下近三年新高。其中,中国电信同比下降27%,降幅居首,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分别下降15%和9%。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完成进度也普遍偏低。例如中国移动上半年完成资本开支584亿元,仅占全年计划不到四成。

传统运营商业务(如5G基站等无线主设备)定制化强、竞争者少,因此毛利率较高。当这类订单减少,中兴的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也随之下降。与之相反,服务器、IDC等算力产品竞争激烈,联想、浪潮、华为云、超聚变等玩家众多,也对中兴通讯的毛利水平构成了一定挑战。今年前三季度,中兴通讯毛利率为30.6%,同比下滑9.8个百分点。

事实上,这是整个通信行业面临的共同压力。行业龙头华为面临类似境况。从其公布的业绩数据来看,华为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了3.9%,但净利润缺同比下降了32.2%。除此之外,国内服务器主要厂商浪潮信息、紫光股份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毛利率下滑。

在AI的浪潮之下,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厂商必须在研发投入、产品矩阵与全栈生态建设上持续加码,才能够在新一轮产业重构中抢占先机,短期利润的牺牲几乎已经成为了现阶段行业发展的共性,但这或许也是换取未来机遇的必然付出。

不过,财报中也不乏积极信号。运营商业务方面,尽管国内收入有所放缓,但海外市场的5G投入仍在增加。而尽管国内运营商处于换轨周期,但中兴通讯采取了一种双线并行的策略:一边等待行业的拐点到来,一边积极推动算力收入规模上量,并通过提升关键部件自研比例来改善自身盈利水平。

对中兴通讯而言,这可能是一次极具战略红利的转折点。

自研芯片筑底,新引擎加速运转

这份财报最大的看点之一,无疑是算力业务的快速崛起。

今年前三季度,中兴通讯算力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80%,营收占比再度提升;其中,服务器及存储营收同比增长250%,数据中心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20%。

算力业务的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兴通讯“连接+算力”战略的成效。通过构建“芯片+整机+组装式研发+AI”核心竞争力,中兴通讯能够提供端到端、全栈全场景智算解决方案,可满足多样化的AI场景需求。

在自研芯片方面,中兴通讯全资子公司中兴微电子表现优异。其自研领域定制处理器芯片,可降低大规模数据处理、视频编解码、云游戏等类企业级应用场景的总体成本;自研DPU(数据处理单元)芯片,是支撑大规模智算中心的关键引擎;自研以太网交换芯片,也能够为算力和通信核心网提供高效互联支持。目前,这些芯片均已实现部署应用。

以此为基础,中兴通讯提出了面向AI加速器的高速互联开放架构,能够实现国产化GPU卡大规模高速互联,支撑打造更高效的万卡、十万卡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有效支持万亿参数以上大模型训练及高并发推理。

在AI和算力基础设施中,芯片决定了性能上限与成本下限。自研芯片不仅能够降低外购成本、有效改善毛利率,也更利于软硬件协同性能提升,为中兴通讯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与此同时,中兴通讯也是少有具备芯片自研、整机交付与软件生态能力的厂商,有望在算力赛道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除自研芯片之外,中兴通讯的智算服务器同样竞争力突出,目前相关产品已进入阿里、腾讯、字节、百度、京东、美团、快手等国内多家互联网及金融、电力头部企业核心业务场景,在国际市场同样已实现规模化商用。而其面向行业应用的AiCube DeepSeek智算一体机也已在教育、医疗、汽车、钢铁、电力、水利、金融等多个行业落地应用。

由于中兴通讯在通信与ICT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厚积累,中兴通讯拥有充分的体系化研发与交付整合能力。从自研芯片、智算服务器、数据中心交换机、超大规模集群、智算一体机等全栈国产化智算产品,再到资源管理平台、训推平台、星云大模型、智能体工厂等软件方案,中兴通讯正在拓展AI算力的更多应用场景。

与互联网厂商相比,中兴通讯同时掌握网络和算力两端技术栈,因此它在算网融合的大趋势中,天然就便于成为技术底座型厂商,而不是单一的算力集成者。端到端的体系优势,也让中兴通讯有能力打通底层硬件、网络编排和上层算力服务全链条,形成自闭环竞争力,最终在国产乃至全球算力生态中站上核心地位。

新“中兴时刻”

踩着国产算力产业崛起的节奏,中兴通讯自身也在经历一场大规模战略转型——从传统通信设备供应商,迈向“网络 + 算力 + 终端 + AI应用”全栈基础设施提供商。

中兴通讯正在为此进行持续的技术攻坚。今年前三季度,中兴通讯的研发费用达 178.1 亿元,占其总营收的18%,位于行业领先水平。也正是得益于长期研发积累,除算力之外,中兴在网络、家庭和个人终端领域同样形成了多点突破的增长格局。

例如在网络领域,中兴通讯的全球主设备供应商地位仍然稳固。据财报,中兴通讯的5G 基站、核心网发货量及固网产品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二。同时,中兴也在积极探索6G、通感一体、空天地一体等前沿技术布局,为AI时代的万物互联铺路。

家庭方面,中兴通讯在家庭领域围绕康养、教育、娱乐、安防等核心场景,构建了“终端即服务”的AI家庭新范式。其中,FTTR(光纤到房间,Fiber To The Room)产品累计发货近3000万套,PON CPE发货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兴还是在终端形态及体验创新上最活跃的厂商之一,推出了云电脑、自由屏、二合一云Pad等终端,目前旗下云终端市场份额超过44%,位列国内第一。

在个人消费领域,中兴通讯旗下努比亚、红魔等品牌也在探索AI+手机融合创新,将AI影像、语义交互、游戏算力等新特性融入智能终端体验。2025年上半年,努比亚品牌全球发货量同比增长达到了295%,其中NEO系列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超300%。红魔品牌2024年业绩同比增幅达130%,稳居全球电竞手机销量榜首。

这当然还不是这家公司的增长终点。在AI浪潮与算力投资加速汇聚的当下,一个属于“新基础设施”的时代正悄然展开——而中兴通讯,正在踏上这场周期的起点。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2025 年国内 CSP (云服务提供商)牵引的数据中心投资总量有望达到近 4000 亿元,同比增速约 79%;若叠加电信运营商在 “算网一体化” 和 AI 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头部 CSP 及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合计投资额有望达到近 5000 亿元。

这也意味着,围绕算力和AI基础设施的新一轮产业投资潮正在开启。而已为此做好准备的中兴通讯,有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产业的浪潮总在更迭,唯有少数企业能在起伏中不断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企业,不是等待风口的幸运者,而是敢于提前布局、深耕技术的笃行者。当AI和算力的浪潮汹涌而来,中兴通讯正再筑起新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