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家规模破20亿、3家注销,“门槛”提升后备案的证券私募发展得怎么样?|界面新闻

国内快报 toodd 2025-11-06 20:45 2 0

界面新闻记者 | 龙力

自2023年5月1日《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实施以来,私募管理人的备案“门槛”明显提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5日,自《办法》实施之后,一共有151家证券私募管理人完成登记备案。

元年金服产品总监方健对界面新闻表示,证券私募管理人备案“门槛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本金要求,登记备案办法要求管理人实缴资本金满足1000万元,高管合计实缴出资比例不低于20%;二是高管的工作经历要求进一步规范明确,例如法人/执行事务合伙人或委派代表、投资负责人的相关工作经历不低于5年,且需和证券、基金、期货密切相关或从事管理岗位,合规风控负责人的相关工作经历不低于3年;三是认可的投资业绩更为严格,要求为产品业绩或金融机构自营投资业绩,且最近10年内连续2年以上,单只产品或账户管理规模2000万元人民币。

方健认为,其实整个私募行业的监管一直在逐步完善,2023年的《办法》只是通过行业规范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人登记的要求,从行业内视角来看,对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向好是有利的。

那些根据新要求经历层层“严选”的证券私募管理人发展得怎么样?

Wind数据显示,《办法》实施之后备案的151家证券私募中,目前共有17家尚未备案产品,103家已备案产品且管理规模显示为0-5亿元,两类私募合计占比79.47%;有28家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上,占比18.54%,其中9家管理规模已经突破20亿元;另有3家已经注销了管理人登记。

表格:新规之后备案的151家证券私募管理规模分布情况(截至11月5日更新)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整理

具体来看,目前已经成功跃升至百亿规模的2家管理人均为险资系私募,分别是中国人寿资产和新华资产联合成立的国丰兴华私募以及太平洋资产旗下的太保致远私募。

作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首批试点载体的国丰兴华私募,成立于2023年12月22日,次年1月8日在中基协完成登记备案,旗下的鸿鹄基金一期2024年3月4日正式启动投资,至今年3月初已成功投资落地500亿元。另外,今年以来,鸿鹄基金二期、三期也陆续获批并启动投资。

太保致远私募则是年内新获批成立的险资系证券私募中最先突破百亿规模大关的,公司成立于今年5月21日,大约一个月后完成登记备案,7月28日备案首只产品“太保致远1号”。

成立及备案时间均大约领先太保致远私募一个月的泰康稳行私募,管理规模也在稳步增长中,目前显示为50-100亿元。

此外,近期以来还有其他4家险资系证券私募陆续在中基协完成登记备案,分别是平安资产旗下的恒毅持盈(深圳)私募、太平资产旗下的太平私募、人保资产旗下的人保启元惠众私募以及阳光资产旗下的阳光恒益私募,其中除了10月31日刚完成备案的阳光恒益私募以外,其余3家私募均已经备案了产品,不过目前管理规模仍显示为0-5亿元。

除了险资系私募以外,《办法》实施之后备案的另外2家私募乐溪私募和远和私募也脱颖而出,目前管理规模均显示为50-100亿元,成功跻身头部私募之列。

乐溪私募成立于2023年7月,同年12月完成登记备案,根据Wind数据,截至11月5日,公司旗下一共备案有5只产品,目前均在运行中。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杨扬曾就职于泰康资产权益投资部,历任研究员、股票基金高级投资经理、股票投资执行总监、股票投资董事总经理等,也曾出任谭木匠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随后选择“奔私”。

乐溪私募在业内相对低调,根据中基协披露的信息,目前全职员工仅7人。不过,该公司在投资布局上却十分“豪爽”,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报,公司旗下的“北京乐溪开泰”出现在3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期末持仓市值累计高达24.68亿元。

远和私募的管理规模增长更为迅猛,公司成立于2024年6月6日,今年3月11日才在中基协完成登记备案,截至11月5日,旗下已经备案了48只产品,根据近期发布的秋招信息,目前公司的管理规模已经突破60亿元。

远和私募专注量化领域,以中低频量化选股为核心策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夏良超曾任扬州国有资本投资集团证券投资负责人、上海量安私募基金经理,公司合规风控负责人李虎曾就职于百亿量化私募龙旗科技。

《办法》之后备案的证券私募中,还有4家目前管理规模进入了20-50亿元区间,分别是2023年9月备案的瀛赐私募以及分别于2024年1月、7月、8月备案的路远私募、华年私募和盈怀私募。

其中,瀛赐私募的实际控制人黄振曾任朱雀基金副总经理兼专户投资部总经理、投资总监;另外3家私募实控人的“上一站”均为私募机构,路远私募的路文韬曾为东方睿石投资基金经理,华年私募的薛钰新曾为百亿量化巨头天演私募研究部股票中低频负责人,盈怀私募的周庭佐曾为宁涌富私募副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表格:新规之后备案且管理规模超过5亿元的证券私募管理人情况(截至11月5日更新)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整理

在部分私募管理规模领跑的同时,也有17家新规之后备案的私募目前旗下暂时没有在管产品,其中有13家的备案时间为今年下半年之后,另外4家备案时间则均已超过半年,分别是2024年11月、12月备案的资生私募、水木清源私募,今年3月备案的范达私募以及今年4月备案的武汉北格私募。

其中,武汉北格私募尚未“开张”,就在今年7月收到了湖北证监局开出的“罚单”。相关公告显示,武汉北格私募被罚的原因是提交的材料存在虚假记载,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张振武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行政监管措施。

另外,据中基协数据,还有3家新规之后备案的私募已经注销了其管理人登记,其中上海昊青私募、杭州桐骐私募为主动注销,深圳松石私募为依公告注销。

谈及备案门槛趋严背景下,部分证券私募主动注销管理人登记的原因,元年金服产品总监方健认为,一方面可能是部分管理人展业困难,募资难、投资难;另一方面,在整个行业逐步规范的过程中,部分管理人的合规成本上升,有些存在历史遗留的合规问题,有些是不满足持续经营的要求,导致部分管理人主动注销管理人登记,或转向其他领域发展。